欢迎您访问北京市洗染行业协会,今天是
咨询热线:010-63972756

北京市洗染行业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发出消费纠纷警示:2024年消费纠纷调解量较去年基本持平,线上消费纠纷迅速攀升

来源: 北洗协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17 浏览量:121
字体: | |

2024年,北京市洗染行业因衣物洗涤质量逐步提升,消费者教育不断加强,以及线下消费量下降,线上洗衣消费量迅速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北京市洗衣消费纠纷调解量较2023年基本持平,检测衣物42件;现场调解洗衣纠纷10多起,与上年基本保持一致。综合相关案例,调委会向洗染业发布以下消费纠纷警示:

1.由于服装消费档次不断提高,纪念款、限量版服装成为许多消费者追求的对象,许多消费者穿过一段时间后,希望通过洗涤将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服装恢复到最初状态,但洗涤原理是通过机械力、化学力来达到洗涤清洁目的,因此在洗涤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衣物产生一些变化。由于消费者的诉求不切实际,造成了洗衣纠纷。

例如,前一段时间调委会接到一位消费者投诉,穿了三年的纪念款阿迪达斯运动鞋,洗涤后没有恢复到购买时的状态,颜色发生变化。经过专家鉴定,认为使用三年后运动鞋本身会发生疲劳性磨损,颜色也会因为紫外线照射而发生变化,因此不支持消费者的诉求。

2.制衣企业洗衣标识标注不当,导致洗衣后出现面料质地变化、颜色发生变化等问题。

例如,近期调委会接到朝阳区社保科的一起洗衣纠纷案件。消费者在SKP商城购买一件桑蚕丝连衣裙,一周后拿到洗衣店进行干洗,洗涤后连衣裙整体由淡粉色变成白色。经专家鉴定认为,桑蚕丝连衣裙遇水会产生收缩,因此一般都使用干洗机进行清洗。但该衣物在上色工艺中采取了“以印代染”工艺,进入四氯乙烯干洗机会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变色。检查衣物标签,发现仅标识了不可水洗、可干洗标识,并未标注不可四氯乙烯干洗标识或字样。因此造成了洗衣纠纷,该纠纷属于成衣洗衣标识不当导致的纠纷。

3.由于洗衣过程操作不当、衣物混洗等原因造成衣物染色纠纷有所抬头。

例如,前一段时间调委会接到一起洗衣纠纷投诉,一件女士白色长款羽绒服洗后白色变成灰色,消费者认为是洗衣店在洗涤过程中造成,而洗衣店认为是衣服面料的问题,双方各执理由,经专家对洗前与洗后的颜色仔细查看后,认为是洗衣店在洗涤过程中的洗涤工艺不当所致,洗衣店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4.衣物自然氧化褪色,衣物色差与原因。

例如,前一段时间调委会接到一起洗衣纠纷投诉,一件男士墨绿色长款棉服,消费者认为是洗衣店在洗涤过程中造成,而洗衣店认为是衣服自然氧化褪色,双方各执理由。经专家鉴定,认为褪色部位是经常外露接触日光,颜色因为日光照射而发生变化,因此不支持消费者的诉求。

调委会提示:

历年来消费纠纷调解经验表明,消费者对穿着和洗涤过程磨损问题大都不认可,这就需要洗衣店耐心细致从洗涤专业知识等方面讲明原因,使消费者从心理上接受现实。同时,提醒洗衣店在前台收衣时应向消费者详尽讲解衣物洗涤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对消费者做到应讲尽讲,出现洗衣事故后要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对受损衣物进行救治,尽最大努力挽回消费者损失。

背景介绍:

北京市洗染行业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3年7月,北京市洗染行业协会在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司法局的指导下,正式成立了北京市洗染行业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也是在全国洗染服务领域被授予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第一个社会团体。自调委会成立以来,受北京市工商局及市消协的委托,承担起涉及洗染专业领域的洗衣纠纷调解工作。为了有效履行人民调解职责,调委会根据行业的性质特点,根据洗染行业经营管理规范、洗衣服务质量要求等行业标准,制定质检相关规定及北京市洗染行业关于服装洗涤、服务质量出现问题后的赔偿原则与办法。

自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共检测衣物1100余件,现场调解洗衣纠纷900多起,本着“消费者认可,洗染企业认同”的原则,严格按照消费纠纷人民调解流程解决消费纠纷。

热点资讯